史无前例的涨价,要开始了?
发布日期:2025-05-25 15:09    点击次数:134

  正文

  开篇不废话,先说结论:中国第五次价格闯关开始了!

  物价上涨这件事,从2023年CPI通货膨胀率降至“0”附近就开始嚷嚷了。

  可是过去20多个月,我们的CPI通货膨胀率都特么赖在“0”附近,

  到了2025年3月,CPI同比增长-0.1%,一点攀升的意思都没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大非常务实的将通货膨胀率目标从2024年的3%下调至2025年的2%。

  换句话说,俯视960万平方公里的宏大视角非常清楚,

  从当下“缩缩”发育的状态走到万物皆涨的未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中国开启了第五次价格闯关~

  01

  关于物价,大家一定会疑惑:

经济预期喜忧参半的前提下,中国居民住户存款余额160万亿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价格闯关,提高物价呢?

  答案是公共服务价格全面上涨!

  很多小白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什么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包括三大类,分别是基础设施服务、物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三大类。

  我们所熟知的公路、互联网、水电燃气就是基础设施服务;而教育、医疗、文化、公共场馆是社会公共服务;

  像城市绿化、环境卫生、设施设备都属于物业公共服务!

  这两年涨价声音就集中的地方,就是基础设施服务。

  ——2024年4月份,四川、重庆、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城市天然气价格上涨

  ——2024年从6月15日开始,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四条线路的票价全面上涨,涨幅在20%左右。

  ——2025年5月开始,四个一线城市出来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全部上调了水价,

  ——2025年5月起,北京市实施阶梯水价,居民用水第一至第三阶梯分别为5元、7元、9元/立方米;广州水价上涨超过30%;深圳拟上涨13.5%

  一线城市水价上调时间集中在2025年,像成都、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的水价上调时间更早,集中在2023年、2024年。

  北京水资源最缺乏,所以水费5字头,我按照北京水价,一家三口和一家5口大致推算了一下:

  ——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庭大概用20吨到30吨水,也就125元,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没有压力。

  如果家庭人口多,用水量在50吨,那么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水费总额在450元㎡。

  换句话说,虽然水价上浮的比例在15%到30%,但从收入角度看,对每个家庭而言压力不算大。

  那么,基础设施服务的价格为啥要涨?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基础服务价格太低;

  中国水价是全世界价格最低的国家,没有之一;

  ——中国四大直辖城市用水价格排在全球173个主要城市的后位

  除了水价,我们的高铁、地铁票价也远低于国外,中国的高铁、地铁票价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除了水费、公共交通的价格外,中国电费的便宜程度也位数全球第二便宜。

  第二个原因:低价=补贴

  中国的水费、电费、高铁票价、天然气价格之所以垫底全球,

  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成本更低,而是我们采取地方城市补贴方式,降低了公共服务价格。

  但从2022年开始,中国楼市进入下行周期,土地财政断崖式下跌,

  2021年中国的土地使用权收入8.7万亿,到了2024年土地使用权的收入3.3万亿,跌幅超过60%。

  在这样的背景下 ,地方城市“补贴”基础服务就显得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基础服务涨价接踵而至!

  我之前的文章就告诉过大家,国内公共服务产品(水、电、燃气)和公共设施,

  也就是公交、地铁的价格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地方城市一直在补贴。

  换句话说,为保障民生,地方城市一直用财政补贴公交公司、地铁公司、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电力公司。

  但随着土地财政减少,地方城市无法再像从前一样给予补贴,所以只能涨价让大众分摊成本了。

  文章写到这里,不得不感慨民智未开,看不懂很多底层逻辑。

  很多人说什么“望房兴叹”,似乎房子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常常用房子价格做文章,煽动大众情绪。

  可如果稍稍对“以利养利”、国家发展有基本认知,就会知道国家财富=公共财富+私人财富。

  欧洲国家的国家财富=个人财富,其公共财富基本为0.

  ——比如英国、法国皆是如此。

  ——比较另类的是美国,没有财富,只有负债。

  而中国属于第三种情况,我国的公共财富是以基础建设的方式,体现在学校、医院、地铁、公园等社会软硬兼施的基础建设里面的。

  如果你去过香港或者日本,再或者英美等国家坐过地铁,你就会知道,国外的地铁票、公交车票的价格都是非常、非常贵的。

  反之,国内的公共设置和公共服务产品价格都非常便宜。

  为什么便宜?

  因为地方城市在补贴。

  那么,地方城市补贴的钱哪里来?生活当中建设地铁、学校、医院、公园这些基础建设的钱又从哪里来?

  答案只有一个:土拍得来啊

  这些公共财富以基础建设的形式体现在城市的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交易税里面。

  从土地拍卖到商品房销售,本质上就是公共财富通过房产的形式向购房者进行的支付转移。

  换句话说,也就是相对富裕的人口,对相对贫穷的人口进行的公共财富补贴。

  但大部分人的认知都看不透这一层。

  所以,房地产有罪的言论一浪高过一浪。

  殊不知,如果真有一天地方城市的土地财政无法持续,就不是水、电、气涨价这么简单了。

  那时候,大家生活中的所有一切都会涨价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

  02

  现状是CPI通货膨胀率呈现通缩,目标推动价格温和回升;

  那么,提升基础服务价格,在现状和目标之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是价格闯关,

  也就是打破经济通缩的惯性,让物价上涨拉升CPI 。

  那么,什么是“价格闯关”?

  结合中国近30年的通货膨胀历史给大家说说价格闯关的历史。

  中国一共有四次通货膨胀。

  1、1985年

  1984年实施了两个改革措施,分别 是:扩大银行信贷和扩大企业工资、奖金的发放自主权。

  这使得银行盲目扩大信贷、企业突击涨工资的局面,导致了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长超额,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2、1988年

  1988年是中国物价改革,通过短期提高部分商品的价格,也就是“价格闯关”从而解决“价格双规制”的复杂问题。

  但改革还没执行,消息泄露物价上涨,CPI一度到达19%。

  3、1991年

  1991年开始事实物价改革。

  1993年物价上涨幅度达到了14.7%,1994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4.1%,其中粮食价格的增幅超过了50%。

  4、2008年

  2007年到2010年的通胀成因更复杂,不同于之前的几次通胀,既有我们自己货币超发的问题,也有我国利率高,国外低利率低,叠加QE的输入性通胀。

  从1984年到 2011年,中国的通胀率,也就是CPI总共上涨了473%

  嗯,就是三分钱一根的冰棍,上涨到30元一根的故事,而这也是价格不断闯关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通胀永存最好的演绎。

  那么,2025年的价格闯关为什么从“公共服务价格”开始?

  因为相对房价和股价上涨CPI的过程,基础服务价格上涨最直观,也最有效。

  换句话说,基础服务价格上涨没有中间传导环节,立刻有效!

  想买房的伙伴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会告诉大家负债的关键是什么。

  03最后,说几点吧。

  1、涨价这件事

  大家还记得2023年四川乐山大佛门票权拍卖吗?大家还记得济南低空经济特性经营权拍卖吗?

  从水电、燃气、高铁再到景区经营权,公共服务维度的涨价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地方城市补贴公共服务价格的时代渐行渐远~

  2、重点

  在土地批租制度和土地金融化底层逻辑不变的前提下,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房价与GDP保持同步上涨有利于所有人、所有阶层。

  3、真理

  知识不一定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不会改变命运。

  拥有房产不一定会阶层跃升,但没有房产一定不会阶层跃升。